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,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,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,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,从事培育、保护、利用森林资源,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,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,促进人口、经济、社会、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。
2017年3月,中国国家林业局宣布,中国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。
民俗体现
植树造林
建国后陕西省除陕北建造“防沙林”带、渭北黄土高原上的“林网化”、关中平原上的“农田林网化”及“四旁绿化”、河滩绿化和陕南许多适宜植树的荒山飞播造林数百万亩之外。巍峨的秦岭、巴山横贯陕南全境,林业资源十分丰富。不但有广阔的人工林,而且还有巨大的原始森林,是陕西省主要的用材林业基地。由于林业发达,林副产品极为丰盛。
据《陕西森林》载,省主要的乔、灌木树种就有160余种,马尾松、油松、巴山松、柏树、桦树、桉、榆、椿、杉、楸、槐、栎、杨、柳、檀、樟、冬青、泡桐、桐等用材树约60余种。核桃、柿子、大枣、苹果、柑桔、板栗、石榴、梨、桃、杏、李、樱桃、枇杷、漆树、油桐、水冬瓜(漆木油)、油茶、油橄榄等经济树50余种。药用树:山楂、木瓜、花椒、杜仲、山杏(杏仁)、侧柏、银杏、卷柏、桑、桂、厚朴、酸枣等30多种(不包括数百种药用草本植物)。灌木树种更多,竹林也很茂盛,竹子品种五花八门,有箭竹、拐棍竹、木竹、毛竹、慈竹、刚竹、淡竹、水竹等30余种。
植树造林,陕西各地区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宝贵的经验。据《陕西森林》载,周时朝廷就设有专司林木管理的部门和官吏,人民群众栽植树木成习。
植树方法
对用果实(籽种)繁殖的树,一般是先下种籽育苗,待新树苗长成之后,再移栽,如松、柏、桃、李、胡桃、椿、槐等树皆如此。另一种就是“压枝条”育苗法,就是将砍或剪下的树枝埋入地下,待被埋的树枝发出新苗再移栽。如冬青、杨、柳、桑等皆如此。民谚日:“榆撒钱(榆树籽形圆如铜钱,故称“榆钱”),桃爱嫁,砍下柳枝河边插”。这是说,榆树的生命力很强,适宜多种土壤生长,把它结的籽“榆钱”撒到哪里都会生长成树。“桃爱嫁99是说桃树要嫁接,否则,结的桃子小而毛长叫“毛桃”,苦涩难吃。柳树易生根,砍下的柳枝,只要插在湿润的地方就会生根发芽。
植柳俗称“插柳”,其方法较简单,每年“冬至”前后,是“插柳”的最佳时期,将成年柳树上的枝丫砍下,截成三五尺长的棍(棒),在地上挖一尺许深的坑,先倒进一些水,然后将柳枝插进坑填满土压实,来年春即会发芽成树。因柳树适宜生长于湿润的地方,故人们多在河边、池边、沟渠边栽植柳树。
“棕要剥,椿要板,核桃要用刀子砍”,其俗是说棕树每年要剥棕片,不剥,树拿被棕片紧拖着不长。椿树每年可发两次芽,第一次扳掉一个芽,第二次就会发出二三个新芽。香椿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昧小菜,扳芽又会促使椿树生长,故每年春季有大量的“椿芽菜”上市。“核桃要用刀子砍”,就是说核桃树到结核桃时,每年要在树的主杆上砍几刀,树才结核桃,故一般树上刀痕累累。这都是沿袭传统的风俗。
漆树种植
漆树是中国的重要经济树种之一。陕西省栽培漆树和生产漆制品的历史悠久,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曾写道“今梁州(今南郑县)漆最甚”“以金州(今陕西安康)为佳,故称‘金漆…。1949年,陕西省除发展人工营造漆树林之外,1957年还在汉中、安康飞播漆松混交林二万多亩。陕西省的漆生产数占全国百分之四十多,质量较高,也是陕西省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。
陕西漆树林较集中的地区,是秦、巴山区和安康、汉中一些丘陵地带。品种以野生灰皮和麻大木漆为主,引进品种有大红袍、贵州红等。漆树适宜栽植于温润、肥沃、杂有碎石透水良好的腐植土壤和阳坡地(漆树怕寒和大风),一般是五年开割,最长的贵州红可割25年。漆林管理,既有国营林场,亦有个体林场和单家独户经营。但无论是国营林场割漆工人或是个体割漆工,在割漆时都有一些传统的风俗和忌讳至今流行。